传统的人事管理较多地将人力视为成本,算人头账,而较少算人力账,把人力仅仅看成是成本,是一种负担,这是对人的一种消极看法;把人力当成资本,是对人的一种积极能动的看法。对人力的不同看法,必然导致不同的管理。把人当成成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节约成本,采用低工资、少福利、慢增长、少用人上。
传统人事管理部门被视为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认为,无论是生产三要素(资本、人力、土地)或生产五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人力资源都是生产要素之一。在各种生产要素中,财、物、信息、时间都属于被动的、消极的要素,只有人力这个要素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要素。人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加工改造和利用,使它们变成有用的财富。这是由人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功能决定的。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真正的生产管理、效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生产部门和效益部门(图略)。
进一步地把人力提升到资本层次,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如何使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上,就会把提高人力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责。 因此,要从观念、管理到机制方面考虑:
第一,开发人力资源潜能,以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本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二,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减少员工外流,促进企业内人员流动,丰富工作生活,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第三,把人力提升到资本的层次,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换言之,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而不是只当事务性工作看待)。
第四,达成人与制度匹配,人是制度创新的基础,制度是产生绩效的根源;而绩效又是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关键,正如笔者在<赢在过程>著作中写道:质量决定数量,数量提升效量,效量凝聚力量。
四、管理点/如何实现HR持续增值
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人操纵机器、人设计新产品、人提供新服务,更是由人来制定战略,决定组织的目标。企业人组织就是一个众人组成的活人造实体的协调统一,也就是静态结构及动态运作的协调团队,其实质是具有共同趋向与特性的人际纽带——创新是动力,开发是保证(图略),其目的是促使企业人组织更能贴近现代市场竞争和达至持续经营与健康发展……。